Wednesday 10 July 2019

生死、仁義與尊嚴

【明報專訊】在七一前的一個星期,我已經嗅到一種不祥的預感。
在六月十六日後,實際上政府立場完全沒有改變,二百萬人的五大訴求,最多是回應了0.7個。躁動的人群不滿無處宣泄,一種山雨欲來的感覺。
有學生問我,外國的經驗通常是怎樣?我苦笑着答:沒有什麼外國經驗。正常的政府,有兩次一百萬人上街,早就下台了。民主政府不用說,就算在中國,你任何省市領導搞到一個月內三次數十萬人上街,都一定丟官了吧。內地官員現在一定很羨慕某人了。
歷史有其軌迹,人類行為有其規律。長期僵持之下,主要是兩個可能性:行動升級或者是鎮壓(或者是行動升級然後鎮壓)。兩次圍警總,大家都知道危機將至。另一方面,你覺得有關方面一定有所部署,不會就此認栽。面臨兩個選舉血債票償,那些急得爆粗罵特首的人,總要幫他們贏回起碼淺藍的選票吧。

說「生死」:跳下去還是衝進去

知道歸知道,大家都想不到防止危機爆發的方法。問題是:如果一個地方,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出來抗議,要你改變政策和下台,你都無動於中。一個跳下去、兩個跳下去、三個跳下去,你都裝作不關你事。對這個麻木不仁……I can't find the right word(寫了五十多年的中文,對這個政權我真的詞窮了)的政府,民眾還可以怎樣?
對所有堅持和平理性文明的抗爭者來說,到了七月一日,都不能說服其他人有一種course of action是會有用可以迫使政府讓步的。你去問一個美國人,如果八千萬人上街要特朗普下台,但他沒有下台;問一個日本人,如果三千萬人上街要自民黨下台,但政府不管,他們會怎樣?這些國家的人民倒是可以等下一次選舉的,香港人不可以。
大家都知道超越二百萬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三百萬也不一定有用)。但如果就這樣回家睡覺的話,未來還怎樣可以令政府尊重民意?如果這樣政府都可以過關的話,未來這座城市的「人」,還有什麼地位和尊嚴?
這就是那個立法會柱子上的塗鴉:「是你教我和平遊行是沒用」。嘗試擋住衝擊的人當然是出於善意,但到了七月一日沒有人能答到運動下一步應如何走的問題。當有三個人絕望得要跳下去時,運動已經牽涉生死,政府揹上了血債,民眾覺得政府根本不在乎人民死活,再也回不去了。
衝入立法會,「效用」真的是不知道的。但七一遊行不也是一樣嗎?當有人選擇以生命控訴這個政權的時候,就很難再用「效用」來分析了。有部分人覺得「衝進去」總比「跳下去」「理智」,應該也不難理解了吧?

說「仁」﹕偽善者與殉道者

有些人,經常滿口掛着神呀天主呀天堂呀,但你在它們身上感覺不到kindness。
小時讀《聖經》,讀過一個名詞叫hypocrite,小時英文不好不知何所指,想來大概應該就是這樣了。
如果這些人都上了天堂,天堂應該是很恐怖的地方了。
網上那條會令人爆喊的片,幾十人跑回議事廳夾走四個不肯走準備做死士的人,因為要「一起來、一起走」,因為不能放棄每一個人。他們才是重視每一個靈魂和生命的人。而重視每一個人,是現代自由民主文明社會的基礎。

這些人被指為「暴徒」,會上天堂嗎?

說「義」﹕郭芙與郭靖

記者重複問會不會下台,得到的答覆是我們三個人已經道歉了。
誰在乎你的道歉呢?要多自以為是的人,才覺得自己的道歉和面子和「尊嚴」,比二百萬人的意見和三條人命更重要呢?
我在另一媒體寫過,這只令我想起《神鵰俠侶》 裏的郭芙:「(郭芙)她想自己斬斷了楊過一臂,楊過卻弄曲了她的長劍,算來可說已經扯平,何况爹爹媽媽又為此狠狠責罵過自己,心道:『我不來怪你,也就是了。』」
然後我看到那個一路跑一路哭的女孩,她說其實大家都很害怕,不過一想起明天起牀可能見不到這幾個人,就只能努力跑。我想起「射鵰」裏的郭靖。
江南七怪和丘處機賭賽:各自去找郭楊兩家的後人,授以武藝,十八年後決一高下。七怪追蹤千里到蒙古找到六歲的郭靖,但發覺他很蠢,非常沮喪。
郭靖和拖雷正和桑昆的兒子都史爭執,都史帶了一群豹子去找拖雷晦氣。郭靖見了,對七怪說:「師父,他叫豹子吃我義兄,我去叫他快逃。」韓小瑩道:「你去,連你也一起吃了,你難道不怕?」「我怕。」「那你去不去?」郭靖稍一遲疑,道:「我去!」拔腿便跑。

朱聰於是說:「孩子雖笨,卻是我輩中人。」

我們自小看武俠小說學的事,是一種道德勇氣,義之所在,不因禍福避趨的精神,這是很多以為示威有錢派的人不會明白的事情。
說尊嚴
西方議會制的核心概念是parliamentary sovereignty或者parliamentary supremacy,議會崇高的地位,來自人民的授權。議會的尊嚴,來自經由全體人民透過選舉授權(popular mandate),而不是因為某些儀式、宏偉建築、宣誓、衣著或所用的語言。
香港的議會,長期由少數人的選票否決大多數人的選票,由0票的主席驅逐幾萬票甚至幾十萬票選出的議員出場,以至不讓他們發言。0票的財委會主席可以不容許議員問問題,以盡快通過政府撥款為榮,把數以百億的公帑盡快批給大白象及各財團分潤,並把這說成是自己的「收成期」。政府用不民主的方法把民選議員的議席打掉並且告到他們坐牢,置選民於不顧。
作為一個公民和納稅人,我在看立法會的會議時,都經常感到受傷害,並且有被搶劫的感覺。於是我只能減少看議會新聞。我不覺得這議會是有尊嚴的,並不是因為有人拉布、喊口號或是搗亂,而是議會不代表人民的意願,從來都沒有重視我作為納稅人的尊嚴。你告訴我財委會不能開會了,我剎那間覺得像是拿到一個新的免稅額一樣。
議會不代表人民,反而希望盡快通過侵害人民基本權利的法案。得不到人民的尊重,也應不難理解了吧。

不能永遠刪掉的問題

由於政府新聞處的稿會刪掉記者的問題,記者可以當沒有問過。
於是我發夢夢到,如果每次林鄭出來,記者們都問她同樣五條問題:

1. 你覺得你死後會上天堂還是落地獄?

2. 你會不會覺得如果你及早回應五大訴求,那三位自殺的可以不用死?你有為此歉疚嗎?
3. 你會不會向梁先生、盧小姐和鄔小姐的家人道歉?
4. 支持警察的群眾用暴力襲擊議員和傳媒,你會不會譴責有關暴力?
5. 現在的年輕人對社會和政府感到絕望,甚至選擇結束生命,你覺得你作為特首有多大責任?
我就不相信你可以顧左右而言他一千零八十幾日。
這個政府,已經喪失了管治這個城市的道德基礎。你當然有警盾、催淚彈和橡膠子彈,那都只是都史的豹子而已。
後記
六四後,內地流行某個順口溜:「我們打不過你們,你們講不過我們,你們活不過我們。」
我一直以為三句都是很對的。想不到三十年後有些人竟然等不及第三句了。拜託各位手足,第三句是對的,是不?

文//馬嶽

編輯//蔡曉彤

周芷若的結局,三個倚天屠龍記的末段交代

第一個版本(報紙連載版)結局中,周芷若在張三豐的訓斥下削髮為尼,並以張無忌欠她的一個承諾為由,讓張無忌擔任峨眉掌門,張無忌在張三豐等人的支持下拜了郭襄祖師繼承了掌門之位,帶著峨眉眾人及趙敏回了峨眉,並將明教教主之位傳給了楊逍。最後一幕是張無忌與趙敏在房中畫眉,而周芷若則削髮為尼,不問世事,自此一盞青燈,長伴古佛。一版的寫法似乎與《笑傲》中令狐冲男子接任女派掌門頗為類似。
第二個版本(修定版)的結局,張無忌辭去教主之位,遠離義軍大事。後與趙敏於房中情話時,周芷若忽然出現在窗外,格格輕笑,說:「無忌哥哥,你可也曾答允了我做一件事啊。」張無忌一時百感交集,心頭顫動,望著趙敏又望著周芷若,手中的筆悄然落地。此版本留下更多的想像空間。
第三個版本(世紀新修版)中是在第二個版本的基礎上加了些情節,就是周芷若讓張無忌做的一件事,這件事就是張無忌永生不得和趙敏成親,除此之外他們在一起生孩子都可以,就是不能拜堂成親,因為周芷若要讓張無忌永遠記得她。最後加入了張無忌的一段臆想,他想著與四女的情意,既想著小昭不做聖女教主了,也想蛛兒變回從前的美麗回來找他。
周芷若的愛情觀三個版本,代表金庸三段年紀對女人「失戀」的不同想法,一版的周芷若在失戀後出家,長伴青燈古佛。可知青中年的金庸認為周芷若失戀後,表現的應該是因灰心喪志而遁世;二版則改成周芷若威脅張無忌,說哪天他和趙敏拜堂成親,她就會想出要張無忌答應她做的事。可想像中壯年的金庸覺得周芷若失戀後,語調既酸,更能伺機報復;新三版再改為周芷若失戀後,要求張無忌答應她不能與趙敏拜堂成親,那麼,過個十年八年,張無忌就只會想著她,就只捨不得她。老年金庸筆下十八九歲的周芷若,在感情上似乎已經看透世情,既不傷心避世,也不狠心報復,而是深知人性,推想到十年八年後張無忌就會忘了她的惡,想著她的好。
查良鏞先生本身經歷了三段婚姻,第二任妻子朱玫是和他共同創辦明報,打下天下的好拍檔,一方面照顧她們的四個孩子,一方面分擔開創事業的沈重負擔,患難與共,互相扶持。朱小姐聰明美麗,剛毅能幹,是周芷若的完美化身。可惜成功之日,也是情斷之時。在經歷查先生外遇及大兒子自殺的打擊下,心灰意冷,放棄家庭子女,孤獨終老。傳說朱小姐離婚有兩個條件,一是一大筆的金錢補償,二是那第三者如果要和查先生結婚,必須扎輸卵管不能有小孩。這裏很有周芷若第三個結局的影子。
至於十年八年後的張無忌是否就會只想著周芷若?可能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也許他也想著之前所有的紅顏知己也不可知。

站在雞蛋與高牆之間

為什麼令狐沖不答應加入日月神教?令狐沖初次被邀加入神教是在梅莊,任我行的語氣帶點威逼,他一氣之下轉頭便走。第二次不算是正式的邀請,在少林寺山下大雪紛飛的晚上,令狐沖有感日月神教教衆大多奸邪一輩,及以上仼衡山派掌門人為藉口,又推了。最後在華山朝陽峰前,面對任我行及數千神教教徒,再次親口拒絕加盟,這次基本上是自殺。這三次分別代表了令狐沖三個不同的階段,但令狐沖仍然的不答應。有人說令狐沖偏偏就是個吃軟不吃硬的傢伙,其實不然,你看方證大師算得上是求他入少林派,並以易筋經相授相救,他也是不答應,最大原因還是他胸中那股傲氣。
同樣是之前彼此對立,師長們自幼千叮萬囑,為什麼張無忌又加入了明教?兩人都經歷了武功盡廢,孤家寡人,又涅槃重生,武功蓋世,又有至親好友誠意相邀,但張無忌卻加入了明教,他們之間最大的分別,是性格!
如果將兩人身份和故事對調,憂柔寡斷的張無忌,最終很可能被說服加入日月神教,而令狐沖那怕以獨孤九劍,在光明頂盡敗六大派,他還是會答:"本將軍升官發財,最是要緊,這就去也。"
在動盪的時代,黑與白尤其鮮明。但今日的社會,好與壞難分真偽。誠如日本名作家村上春樹所言「在高大堅硬的牆和雞蛋之間,無論高牆是多麼正確,雞蛋是多麼錯誤,我永遠站在雞蛋那邊。」面對黑白兩道高牆的排濟,令狐沖無疑是一個雞蛋,然而他帶著拒絕苟同的傲氣,獨一無二的靈魂,笑傲江湖。
有感於東方小島上,人民對政府的抗爭,雖然怎麼看,雞蛋都毫無勝算,但仍衷心的支持,希望他們有朝一日,可以親手觸摸到沒有高牆的世界。

從查良鏞先生的生平,看武俠小說(一) 《書劍恩仇録》

是什麼原因驅使查大俠,去寫他的第一本武俠小說?在1955年,當時查先生在《大公報》工作,同時期另一武俠小說大師在一晚報上連載《龍虎鬥京華》,得到了空前的成功,他的名字叫梁羽生。《大公報》的總編輯急着要查先生,也寫寫類似的武俠連載,去增加銷量,寫什麼好呢?一切就由自己最體會最熟悉的背景故事開始⋯⋯ 他想到的是遙遠而親切的故鄉,那裡有海寧潮、母親和從小熟悉的傳說。 “我是浙江海寧人,乾隆皇帝的傳說,從小就在故鄉聽到的。……因此第一部小說寫了我印象深刻的故事,那是很自然的。《書劍恩仇錄》的海寧陳家,傳說乾隆皇帝的「真正」出生地,主角陳家洛的故居,便是以查先生的故鄉為藍本。而主角陳家洛當然便帶著查先生的影子。
查良鏞祖上世代為官,有所謂的「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明清朝兩代人材輩出,及至先祖查嗣庭的「維民所止」文字獄,及祖父查文清因「丹陽教案」辭官,但查家仍然是當地一個極大的家族。
書中陳閣老夫人的名字最初連載時叫「徐惠祿」,與查先生的母親的名字僅一字之差「徐祿」,以後修訂版時改為「徐潮生」。可想而知查先生如何的把自己代入小說當中。
《書劍恩仇錄》中陳家洛從小由母親的贈嫁丫鬟瑞芳撫育帶大,「直到十五歲,是下人中最親近之人」。查先生在故居生活之時,也有一丫鬟名顧秀英,與幼年的查良鏞很親近,後來在查先生母親故世後三年嫁給了他父親,及後生了多個兒女。查先生之前日本侵華避難在外,和平回家之時母親和弟弟已亡故,童年丫鬟又嫁了父親查樞卿,回想《書劍恩仇錄》中「依稀在他臉上看到了三官那淘氣孩子的容貌,突伸雙臂抱住了他,放聲哭了出來。 」這也許就是查良鏞和顧秀英重逢時的情景。
《書劍》中「陳家洛遠望眾人去遠,跳上一艘小船,木槳撥動,小船在明澄如鏡的湖面上輕輕滑了過去。船到湖心,收起木槳,呆望月亮,不禁流下淚來⋯⋯想起母親慈容笑貌,從此人鬼殊途,不由得悲從中來⋯⋯忍不住放聲慟哭。」查先生寫這段文字時,想是感同身受了。
國共內戰完結後不久,查良鏞父親以「抗糧、窩藏土匪、圖謀殺害幹部」的罪名在故鄉海寧被中共處決。這裏很有血滴子殺人滅口的味道。 雖然當時,千千萬萬的人因「地主」這個階級定性喪失了生命,也包括梁羽生的父親。金庸筆下的主角幾乎都是孤兒,這和他本人經歷有着莫大的關連。然而查先生對祖國的政治甚是關注,殺父之仇沒有對他做成巨大影響,也許這裡可以稍微解釋一下,為什麼陳家洛會用香香公主和乾隆作政治交易。
陳家洛不是一個成功的人物,但是他反映了許多知識分子的理想、抱負、幻想、幻滅,反映了他們的天真心態,可取之處與弱點,主角的內心世界更象查先生自己。而陳家洛和乾隆的合作,很有點當時和中共的關係,陳家洛最後出走回部,查先生自己何嚐不是長居香港?
「鏞」字拆成兩半就是「金庸」,自《書劍恩仇録》連載後,從此世人往往只知金庸而不知查良鏞。

滅絕師太為什麼犯眾憎?

網上看到的,很有意思,一起分享一下,由於原文有很多廣東話用字及政治人物,我稍為改動了,要看原文,請點評論的連結。
《倚天屠龍記》的第一大反派,是成崑,但若數最犯眾憎的角色,很多人應該會投滅絕師太一票。人類心理有些地方十分微妙,壞到盡頭,常有種「否極泰來」的效果,令人不會太痛恨。反而是那些壞得不倫不類、古古怪怪,像,滅絕師太這類角色,才最使人看不過眼。
其實滅絕師太做過什麼壞事呢?這問題跟某政治人物有沒有做壞事,一樣不好答。最具體的「壞事」,數來數去,就是她得悉愛徒紀曉芙跟楊逍有一腿後,便狠下心腸,一掌擊斃了她。然而「嫉惡如仇」不是美德嗎?在武俠世界,謀殺算不上罪行,何況她是清理門戶,你根本無權干涉峨嵋內政。滅絕縱使有錯,也只能批評她「道德潔癖」、「教條主義」,極其量是「不近人情」而已。若講不出一個人有什麼惡行,就不能指控他是壞人,那我們能說滅絕是壞人嗎?
我認為可以,但要換個角度來談論。滅絕之壞,不在她實際上做了什麼,而在她人格上欠了什麼。
一是欠缺親密人際關係。王偉雄先生近作《沉思武俠立斜陽》內,有篇〈滅絕師太滅絕了什麼?〉,認為滅絕師太滅絕了的,是「她在人際關係的就是她的脆弱之處,她完全不與他人建立親密或深入的關係,以防自己感情受傷。是什麼驅使她滅絕這類人際關係呢?王先生認為跟她年輕時與師兄孤鴻子的一段情有關:孤鴻子跟楊逍比武輸掉,不堪受辱,竟氣死了,滅絕傷心憤恨,為了保護自己,從此拒人於千里之外。
王先生想法合情合理,但我覺得還可進一步分析。在滅絕那個「一生一愛」的初戀故事中(沒證據顯示孤鴻子外,滅絕還有另一段情),我第一眼察覺到的是師兄孤鴻子的性格。楊逍無疑很狂很討厭,但孤鴻子這麼容易氣死,一定是非常自我自傲,胸襟也很狹窄。所謂什麼人就會喜歡什麼人,師兄的性情跟滅絕必然很似。自我膨脹的人,本來就不易跟其他人有親密關係。說穿了,滅絕之所以喜歡孤鴻,不外乎喜歡一個男版滅絕而已。愛情,有時只是化了妝的自戀。
滅絕第二樣欠缺的,是健全的是非之心。太大自我的人,既不懂愛,亦不懂恨。滅絕痛恨楊逍,根本是不成熟的反應。梁朝偉一代宗師𥚃說了,功夫兩個字,一橫一直,錯的躺下,對的站著,是不是? 孤鴻子打敗了,是功夫差;看不開氣死了,是玻璃心。與楊逍何干?由此可見,滅絕師太雖自命正義,但根本不分是非——也是被那個過分膨脹的自己蒙蔽了。
張無忌在光明頂跟六大派高手交戰時,屢次手下留情,甚至以德報怨,在場人士皆有目共睹,暗自佩服,但滅絕這個真心傻,居然看不出他的仁義。到了最後,她還是對周芷若說「那姓張的淫徒對你心存歹意」。自我太強的人,永遠頭腦簡單,因為他們跳不出自己的井蛙視角,只能以最狹隘的「非黑即白」方式看世界。對滅絕師太來說,明教是邪派,張無忌站在明教的一方,他一定是邪魔,是「淫徒」。
想知道一個人是否頭腦簡單,最好問他有什麼志願。頭腦越簡單,志願通常越大。滅絕師太是這樣對周芷若說的:「為師的生平有兩大願望,第一是逐走韃子,光復漢家山河;第二是峨嵋派武功領袖群倫,蓋過少林、武當,成為中原武林中的第一門派。」愛國沒問題,但看了她第二個願望,便知道兩個願望都離不開虛榮。
欠了親密的人際關係,是無情;缺了健全的是非之心,是無義。無情無義,加上頭腦簡單,這種人就是有害,一旦得到倚天劍,有權有勢,必定遺害人間。一輩子幾十年,總會遇上幾個滅絕,但沒多少城市像香港那麼好運,可以有一個滅絕師太做行政長官。不,XXXX決不是滅絕師太,因為滅絕雖然缺了正氣,但還有骨氣。

武俠小說和現實世界的距離

讀金庸小說,腦海中經常會出現兩個問題:
第一,大俠闖蕩江湖,錢是從哪裡來的?入了不同的門派,會支人工嗎?
第二,大俠殺了人,為什麼官府從來不追究?

金庸小說很多的角色都有《水滸傳》好漢的影子。不過《水滸傳》的世界觀比金庸現實,也更加殘酷:
豹子頭林沖一身武功,見到高衙內居然就不敢反抗了,連個獄卒都可以欺負林沖,如果讀過金庸再來看《水滸傳》,就會覺得不可思議,你直接一刀砍死高衙內又能怎樣?南院大王簫峰,金刀駙馬郭靖,他們殺人如麻,連辭職也不跟老板說一句。青面獸楊志這樣的高手,居然會為錢所困,靠賣刀才能生活,你能想像謝遜賣屠龍刀嗎?謝遜沒有錢,多數便如令孤冲一樣去化緣回來。
然而這沒有王法的嗎?如果高手也為五斗米折腰,要這武功何用?
如果我們和林沖、楊志易地而處,我們很可能比他們還要卑恭屈膝。想象多少回老板的無理要求,我們還不是一次次的忍受了?就是因為我們生活在現實社會中。
楊志如果不賣刀,就連吃飯都成問題,給貪官幹活說出去當然不好聽,但至少有個着落,生存和面子哪個重要?林沖如果殺了上司,安安穩穩的公務員生活鐵定是沒有了,還得帶了如花似玉的妻子流落江湖,就算林沖自己能吃苦,太太可以嗎?以後的孩子怎麼辦?
楊志賣刀不成殺了牛二,自己便得俯首伏法。林冲殺人逃亡逼上梁山,妻子便在絕望中自縊身亡。初出茅廬的林平之,抱打不平也殺了人,父親林震南基本上不當一回事。同樣帶著驕妻兒女行走江湖的苗人鳳蕭遠山岳不群文泰來,更是殺人不眨眼,何曾怕來?
現實中的快意恩仇一點都不瀟灑,隨之而來的就是坐牢。笑傲江湖一點都不美麗,因為再浪漫的女青年,也不會願意一輩子跟你露宿烤青蛙。
《水滸傳》表現的是在現實中,英雄好漢為生命拼搏的故事。金庸所表達的是對武俠精神的探索(射雕三部曲),對人生命運的追問(天龍八部),以及後期對政治鬥爭的思考(笑傲江湖)。
我們喜愛金庸武俠,感謝它在我們心靈上注入俠義精神。我們的現實,卻又如《水滸傳》般無奈。和金庸的主角們不同,在今時今日,也許我們只是活著,就已經需要竭盡全力了。

評《倚天屠龍記》2019

每次有金庸武俠小說被拍成電視劇,筆者一定翘首以待,畢竟是金庸忠實粉絲這麼多年,無論任何方式的演譯,也會花時間去欣賞,從而揣摸別人的角度去看金庸小說。而電視劇又比電影好看,因為時間長集數多,角色有更多的空間去處理,更好地去交代更多的細節,讓角色更加有血有肉。
然而每次觀看新的電視版本,我也要對自己先做一次心理輔導,不要用根深蒂固的小說觀念,去品評新的作品。一來不公平,二來一定會失望,這又何苦?嚐試去體會一下新派的演譯手法,電腦特技,戲場取景,女角的美麗及男生的瀟洒等等⋯⋯
《倚天屠龍記》基本上是被翻拍成電視劇電影最多的金庸小說,各演員代表著不同年代的經典,特色,和美麗。這也許是當時導演們覺得,這樣的周芷若最清麗秀雅,那樣的趙敏最敢愛敢恨。
還是要回到主題,評一評這《倚天屠龍記》2019 版本,基本上是不太喜歡的。由同一個導演蔣家駿拍攝(也是射雕英雄傳2017),兩劇有着明顯的分別,場地取景有點不太認真,角色設計也不很別出心裁,拍攝手法有點過於電影,例如很多不同角度的慢鏡,女角選人極之相似,做型也近,單慿劇照跟本分不出誰是誰。其實電視劇版本,不一定要跟足書上的對白和情節,只要大節上相連,小枝上不用太過仔細也可以,然而滅絕師太是言笑不苟疾惡如仇,張無忌是寬厚隨和優柔寡斷,這些都應該是盡量接軌的,不然就不要叫倚天屠龍記了。
以上純粹個人感覺,不喜勿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