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4 July 2016

痛定思痛歐盟猶可救 怨天尤人退盟陸續來 - 練乙錚

英國退盟衝擊退潮,環球股市回暖,倫敦股市大公司指數 FTSE 100上周五收市已從退盟之後的最低點反彈了10%,達今年全年新高;較小型的公司股票平均價也收復了三分二失地;歐洲的STOXX 50指數亦反彈了一半;亞洲各類股票都有相同走勢。相比,鎊滙繼續低沉,兌美元已經跌了一成;不過,這對刺激英國出口和內需都有幫助,在關鍵的「後退盟」 時期減輕經濟損失,是典型的市場機制自我調節。一般而言,自由體制引發較多的市場衝擊,卻有更好的復元能力;此時眾口一詞嚴重看淡英國經濟前景的,泰半是 羊群心態。

至於人民幣滙率,名義上受到的退盟衝擊比較小,自6月23日至今的離岸價只跌了1.4%(未回升, 但肯定國家隊已作大手干預)。不過,人仔這個跌幅可說是半天吊,不足以鼓勵出口(因為人家的跌幅更大),卻足以引發國庫外滙損失、市場資金外流。據報大陸 往英、歐旅遊問價頻率急升,而購買英國奢侈品的遠征軍蠢蠢欲動之際,身在倫敦的先頭部隊已經發動凌厲搶購潮,就是最明顯的例證。封閉經濟表面較穩定,但一 旦遇到強勁外來衝擊便窮於應付;看來,北京會出台更多更嚴格的私人外滙出境管制,長遠卻不利人民幣國際化。

英國:與歐盟談判的三張王牌

退盟事件裏的陣勢,好一部分是老年人舊經濟對抗年輕人全球化,結果公布之後,不少人因而判斷英國閉關自守「日將落」,但這個看法有很多局限,起碼沒有兼顧 其他幾個重要因素,其一是主張退盟的人,只有小部分是反開放的,他們拒絕歐盟,主要是因為歐盟的「超國家」行為愈來愈甚,影響到英國人最珍惜的獨立性。 1957年設立歐洲共同體(歐盟前身)的《羅馬條約》第一條裏說的「ever closerunion」,從來都是英國的大忌!

自1993年《馬城條約》簽訂、特別是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發生之後,歐盟的社會政策一體化、財金政策一體化等方面的決定陸續有來,誘發了英國國內的反 歐情緒,以致歐盟領導不得不於今年2月和英國首相金馬倫簽定協議,聲明英國就算留在歐盟,亦不受歐盟此後的進一步「主權一體化」影響【註1】。不過,有鑑 於歐盟很多規矩都是一紙空文(例如成員國政府的財政赤字不得超過其GDP的3%,而在2013-15年期間,28個歐盟成員國中的11個違反了此規定), 故英國的退盟派並不認為這個「甩身條款」有很大意義。

因此,英國的退盟與反退盟,並不等同全球化和反全球化。一直以來,保守黨是支持全球化、自由貿易的,工黨則比較反對,但這次兩個黨都在退盟問題上內部分 裂,便是這個不等式的證明。事實上,英國退盟之後,很可能更快與美國簽訂自貿協議。那是因為美歐正在磋商的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議(TTIP)步履艱 難,主張自由貿易的美國與27個歐洲大陸國家之間的經濟理念不合,本來計劃2014年便寫好的協議,看來要到2020年才有眉目;但英國的經濟哲學素來與 美國比較接近,故退盟之後單獨與美方談判,無疑會比留在歐盟裏等待27國悉數與美國達成協議更快,而談判得出的共識也會更多。

另一方面,英國正式退出歐陸單一市場機制之後,也須與歐盟談判往後的貿易條件。英國計算自己的利益,當然認為是愈少限制、愈接近現存的無壁壘狀況便愈好, 而英國在這方面是有籌碼的,其手中的三張「王牌」,頭一張便正正是近年對歐盟不斷增加的貿易赤字(光是今年首季,歐盟27國對英國的貿易出超便達 240億英鎊,全年估計則接近1000億)【註2】。說這是王牌,因為儘管貿易是互利的,但如果英國被徹底踢出歐盟、一切關係一刀兩段的話,經濟上受更大 苦的是現正享受對英貿易大額盈餘的歐盟27國!

英國的其餘兩張王牌,分別就是目前英國一年給予歐盟的130億英鎊的淨津貼(這個數目相當於每天3500萬英鎊),以及現時每年得以進入英國工作和生活的33萬外勞(卡梅倫政府早前承諾會減至每年10多萬)。

關於英國對歐盟的淨津貼是多少,退盟派曾經被指在數字上弄虛作假,用了津貼毛額而不是淨額,把130億英鎊誇大為550多億。但一年130億英鎊也 絕對不是小數目,約等於英國內政部(Home Office)的全年開支(英國內政部負責移民控制、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舉凡治安、邊境管理、發放身份證、反毒、反恐、國家情報等工作,都屬於其職責範 圍)。這筆錢都省回、全數用在公共醫療衞生的話,每年的醫衞開支可以增加一成。不過,按人均算,歐盟之中,津貼其餘國家最多的是荷蘭,數字是英國的四倍; 因此,荷蘭的退盟支持者也很多,甚有可能是下一個主辦退盟公投的國家【註3】。

輸入外勞方面,英國的適齡外勞總數已從1993年的290萬人增加到2014年的660萬人,後者佔該年全英勞動人口的16.7%,不可謂低,而且 數字和百分比都還不斷增加。不少到英國謀生的外來人口,都是歐盟各國不想要的;對待外勞,英國在歐盟各國之中,一直最寬鬆,其他國家總是順水推舟把外勞推 給英國,今年終於反彈,成為了英國退盟的導火線【註4】。

如果英國在與歐盟談判分手條件時企硬,三張王牌一起打,歐盟一定十分頭痛,不僅貨品和服務出口會大幅減少,各種津貼亦然;須另外妥善安置的每年幾十 萬外來移民勞動力,如果找不到出路,更會是歐盟27國的夢魘。本來是英國受的「苦」,現在反過來成為自己手上的好牌,這剛好反映了談判學裏的一個通例。

英國以如此陣勢與歐盟談判,絕對不會一面倒輸給後者,但英國也不可能三牌盡贏。筆者估計,結果很可能是跟現在的狀況有若干差別,英國在她目前最想計 較的移民問題上得到好處,但在另外一些問題上會有所退讓;在自由貿易方面則雙方大致上保持不變,因為大變對誰都不利,對歐盟尤甚,因為有那每年約1000 億英鎊的盈餘要考慮!

主流經濟學:對歐盟一早不看好

政治上而言,為了永久和平而追求理想主義的ever closer union,方向固然無可厚非,但過猶不及,在歐洲一兩千年的文化背景底下尋求在短短幾十年裏建立「歐洲合眾國」(德國戰後首任總理Korad Adenauer語),事實上證明阻力很大。

其實,要在曾經開戰的國家之間保持和平友好,並不一定要建立統一國家或聯邦政府。例如美國曾經與加拿大和墨西哥打仗,而且打得相當慘烈。美、加於 1812年開戰,一打便是三年,雙方各有數千人傷亡;相對於當時的人口而言,那不是小數目。美、墨之戰,1846年開始,也打了兩年,彼此傷亡都過萬。然 而,美、加、墨3國今天的關係都不錯,還簽了三邊自由貿易協定,卻能夠各自保持完全的政治獨立,省卻了國民之間互相覺得被他方踐踏的不良感覺。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Martin Feldstein指出,英國之所以退盟,乃是歐盟的「統一慾」超過了英國大多數人能夠容忍的限度,給迫出來的。但同一趨勢正在多個歐盟成員國中出現。不 少歐盟成員國的人民過去很支持聯盟的概念,但當ever closer union觸及他們的底線,支持率便下降,而且在有些國家裏,已經到危險程度。Feldstein引用美國Pew Research Center今年春季在歐洲10個最大國裏做的調查資料指出:英國國內支持和反對歐盟的,接近1對1之比;由於這兩個數字其實並不獨特,退盟因而很可以在 荷蘭、德國、西班牙、法國和希臘出現【註5】。

經濟方面,自歐洲各共同體成立以來,逐步建立了單一市場、單一貨幣,掃除了歐洲諸國之間本來存在的各種貿易壁壘,的確增加了市場效率,那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代價也非常大。二三十年來,這方面的學術研究和討論其實已經很豐富。

主流經濟學主張自由貿易、在現存基礎上擴大全球化,但不少經濟學研究已經指出,歐盟的結構和具體發展,不代表正確的、可持續的全球化。其中最大問題 是,單一貨幣的出現,無法讓處於不同經濟境況的國家有效採取適當貨幣政策應付各自的問題。本地政、商、學界都熟知的經濟學大師克魯明(Paul Krugman)在這方面的分析很好,筆者試作一簡介(克魯明是普林斯頓大學教授、2008年經濟學諾獎得主,屬於「不是很自由市場」的凱恩斯學派)。

冰島和西班牙同樣於近年遇到嚴重經濟危機,對策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冰島不屬於EU,有自己的貨幣和獨立於歐羅區的央行;西班牙則既是歐盟成員,也使用歐羅,沒有自己的貨幣,其央行Banco de España必須執行歐洲央行制定的貨幣政策。

2008 年,受環球金融風暴影響,冰島也出現金融風暴,國內所有(3所)銀行都出事;相對於其國家的經濟體積,冰島遇到的金融危機是世界史上最嚴重 的——2008年第二季時,這3所銀行的負債額達到其國家GDP的七倍,結果只能宣布破產,由國家接收,超過50萬個海外客戶損手爛腳、血本無歸;曾經一 度,冰島的股票總市值下跌了九成。冰島央行於是放手讓其本國貨幣貶值35%,這一下子把冰島的資產相對價格也降低了35%,而實質工資(購買力平價)降幅 更大,達到50%,因為進口貨貴多了,工資的購買力也下降。資產和工資貶值一步到位,之後新的外資進場,加上IMF的助力,冰島不出3年已經復甦,成為打 翻身仗的「模範」。

西班牙同樣在2008年遭災,主要是地產市場炒得太旺,環球金融風暴一來就沒頂。可是,由於西班牙沒有獨立的貨幣和貨幣政策,不能像冰島那樣一下子 靠貨幣貶值把本國的實質資產價格和實質工資相對外國貨幣大幅下調;尤其是工資,必須依賴勞資談判把以歐羅算的名義工資下調,但在歐洲的工會文化之下,那幾 乎不可能。結果當然是勞資談判沒完沒了,工資卻長期居高不下,資本家很多惟有關門走佬,全國失業率達到27%,25歲以下年輕人失業率更達到50%;工資 只有國營企業裏的減了5%,其餘市場裏的卻穩如泰山,新的資本因此不進場,結果要靠歐盟埋單、其他成員國一同負擔苦果;西班牙的危機,因此延續到2015 年才勉強叫做完結。

克魯明指出,經濟學家早就知道,單一貨幣跨國行使區(經濟學裏叫Optimum Currency Area, OCA)要能夠避免像西班牙那樣遇到嚴重經濟危機無可藥救的境況出現,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勞動力在區內可完全自由流動;二是管理統一貨幣的最高央行有 對區內所有銀行作「最壞情況之下的最後貸款人」角色,缺一不可。這兩個條件分別是Robert Mundell和Peter Kenen兩位大師提出的。但是,貫徹這兩個條件所需的主權高度整合,卻恰巧是歐盟成員之間政治上不能達到的【註6】。

英國退盟之後,如果還有多一兩個西班牙要打救,那麼歐盟一定解體、「盟將不盟」,因為其餘的成員國國民不會一次又一次地願意做「水魚」。其實,這個 極限可能已經到了,只差一些國家內的公投還未進行而未暴露出來而已。這也是為什麼不少支持歐盟的理想主義者認為公投是假民主、是危險之極的民主幼稚病病徵 的原因。

英國退盟,其實不是歐洲成立聯盟的基本概念不好或者退盟派的宣傳太卑鄙太有效而人民太蠢所導致的,也不是左翼人士說的全球化有問題、低下階層對跨國 公司榨取利益導致99%與1%之爭反彈引起的。究其原因,其實就是「過猶不及」闖的禍。一國之內,過分的階層之間的利益再分配,無論怎樣崇高堂皇,終歸要 失敗,像共產主義那樣屢試不爽;那何況是不同國家民族之間的?【圖】

「地球村」顯然是小資產階級的烏托邦想像,高貴美好卻無法落實。這不是一般人的道德低下、無法與這個概念共融的結果。2000多年前,這方面的爭論 就已經在孔子和墨子、儒學和兼愛主義之間在哲學層面辯論清楚了;今天的主流經濟學只不過替這個爭論補上理性解釋。退盟之後,不少英國、歐洲乃至世界各地的 年輕人都為之惋惜甚至潸然淚下,的確值得同情,但人類要進步,還得有理與智。

練乙錚  特約評論員

註1:見歐盟2016年2月18/19日的決議文件頁16附件1第C部分關於「主權」的第1節第1段;下載該文件的連結在:http://www.consilium.europa.eu/e ... 9-euco-conclusions/
註2:英國今年首季對EU27國的貿易赤字見《衞報》5月10日報道:https//www.theguardian.com/business /2016/may/10/uk-trade-deficit-hits-new-record-of-24bn-pounds-eu- referendum-brexit。
註3:英國每年對歐盟的淨津貼數字見《電訊報》今年2月29日報道:http://www.telegraph.co.uk/news/ ... -the-EU-budget.html
註4:歐盟及英國的外勞資料見牛津大學《移民觀察》智庫網站的資料:http://www.migrationobservatory. ... our-market-overview
註5:哈佛Martin Feldstein的文章在:https://www.project-syndicate.or ... n-feldstein-2016-06。 這是通俗論述;他另外幾篇分析歐盟問題的學術論文在NBER的網站裏可以找到,在香港已可免費下載,在發達地區卻要收費(這是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成 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的一部分所帶來的好處)。筆者特別推薦他這一篇2013年之作Coordination in the European Union:http://www.nber.org/papers/w18672.pdf;這篇論文特別提到,英法兩國當時(大概是2012年或更早一點)的反歐盟情緒已經十分高漲。
註6:克魯明的文章連結在:http://www.nber.org/chapters/c12759.pdf;文章的題目是Revenge of the Optimum Currency Area,意思其實也就是,歐盟的領導漠視客觀體制極限而逆民意強求,結果出現反彈和「體制報復」。

EJ 20160704.png (54.32 KB, 下載次數: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