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0 July 2019

從查良鏞先生的生平,看武俠小說(一) 《書劍恩仇録》

是什麼原因驅使查大俠,去寫他的第一本武俠小說?在1955年,當時查先生在《大公報》工作,同時期另一武俠小說大師在一晚報上連載《龍虎鬥京華》,得到了空前的成功,他的名字叫梁羽生。《大公報》的總編輯急着要查先生,也寫寫類似的武俠連載,去增加銷量,寫什麼好呢?一切就由自己最體會最熟悉的背景故事開始⋯⋯ 他想到的是遙遠而親切的故鄉,那裡有海寧潮、母親和從小熟悉的傳說。 “我是浙江海寧人,乾隆皇帝的傳說,從小就在故鄉聽到的。……因此第一部小說寫了我印象深刻的故事,那是很自然的。《書劍恩仇錄》的海寧陳家,傳說乾隆皇帝的「真正」出生地,主角陳家洛的故居,便是以查先生的故鄉為藍本。而主角陳家洛當然便帶著查先生的影子。
查良鏞祖上世代為官,有所謂的「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明清朝兩代人材輩出,及至先祖查嗣庭的「維民所止」文字獄,及祖父查文清因「丹陽教案」辭官,但查家仍然是當地一個極大的家族。
書中陳閣老夫人的名字最初連載時叫「徐惠祿」,與查先生的母親的名字僅一字之差「徐祿」,以後修訂版時改為「徐潮生」。可想而知查先生如何的把自己代入小說當中。
《書劍恩仇錄》中陳家洛從小由母親的贈嫁丫鬟瑞芳撫育帶大,「直到十五歲,是下人中最親近之人」。查先生在故居生活之時,也有一丫鬟名顧秀英,與幼年的查良鏞很親近,後來在查先生母親故世後三年嫁給了他父親,及後生了多個兒女。查先生之前日本侵華避難在外,和平回家之時母親和弟弟已亡故,童年丫鬟又嫁了父親查樞卿,回想《書劍恩仇錄》中「依稀在他臉上看到了三官那淘氣孩子的容貌,突伸雙臂抱住了他,放聲哭了出來。 」這也許就是查良鏞和顧秀英重逢時的情景。
《書劍》中「陳家洛遠望眾人去遠,跳上一艘小船,木槳撥動,小船在明澄如鏡的湖面上輕輕滑了過去。船到湖心,收起木槳,呆望月亮,不禁流下淚來⋯⋯想起母親慈容笑貌,從此人鬼殊途,不由得悲從中來⋯⋯忍不住放聲慟哭。」查先生寫這段文字時,想是感同身受了。
國共內戰完結後不久,查良鏞父親以「抗糧、窩藏土匪、圖謀殺害幹部」的罪名在故鄉海寧被中共處決。這裏很有血滴子殺人滅口的味道。 雖然當時,千千萬萬的人因「地主」這個階級定性喪失了生命,也包括梁羽生的父親。金庸筆下的主角幾乎都是孤兒,這和他本人經歷有着莫大的關連。然而查先生對祖國的政治甚是關注,殺父之仇沒有對他做成巨大影響,也許這裡可以稍微解釋一下,為什麼陳家洛會用香香公主和乾隆作政治交易。
陳家洛不是一個成功的人物,但是他反映了許多知識分子的理想、抱負、幻想、幻滅,反映了他們的天真心態,可取之處與弱點,主角的內心世界更象查先生自己。而陳家洛和乾隆的合作,很有點當時和中共的關係,陳家洛最後出走回部,查先生自己何嚐不是長居香港?
「鏞」字拆成兩半就是「金庸」,自《書劍恩仇録》連載後,從此世人往往只知金庸而不知查良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