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0 April 2012

蔡子強:握手政治學

【明報專訊】11月9日,歐盟舉行峰會,英國首相卡梅倫為捍衛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封殺了德、法兩國牽頭修訂歐盟條約以加強成員國財政紀律來拯救歐元 的方案,讓新方案大為縮水,力度和成效有限。新方案本來獲得歐元17國和其餘9國支持,卡梅倫此舉無疑讓自己成了眾矢之的,在歐盟陷入孤立,更遭法國總統 薩爾科齊批評為不負責任,雙方關係旋即陷入冷點。

卡梅倫的急智

在這樣的環境下,還鬧出一段外交小插曲,當薩爾科齊步入會場時,循例與碰上的各國領袖打招呼和握手,但唯獨當卡梅倫迎面而來時,他卻乖巧的閃過一邊,扮作 向另一邊的人打招呼,當卡梅倫透明,拒絕與對方握手。但問題是,卡梅倫的手早已伸了一半出來,眼看正要碰得一鼻子灰時,好個卡梅倫,政治上始終久經戰陣, 電光火石間便把已伸出的手改變方向,改為輕拍薩爾科齊的後背,兩人再擦身而過,才沒有讓空氣和畫面凝住。接着,薩爾科齊又若無其事繼續跟人握手。

我以前便撰文提過,在政治圈,尤其是外交舞台,領導人之間是否握手、怎樣握(例如站着握還是同時移步向前握,蜻蜓點水還是重重地握,拒絕握手時如何保持禮貌和體面),都是一門並不簡單的政治學。

卡梅倫懂得在電光火石間迅速把手改變方向,改為輕拍薩爾科齊的後背,避開尷尬畫面,顯示他經驗老到,善於應變。2001年,我們那個董特首也碰上過類似經歷,反應卻笨拙得多,場面也尷尬得多。

董建華的笨拙

話說2001年11月28日,當時民望低迷的特首董建華,在正式競逐連任前,先行做些親民動作,在街頭視察民情,當時他主動與群眾握手,不料卻慘遭奚落。 一名男街坊一直把雙手交叉在胸前,更眉頭緊鎖面露不悅之色。當董與三四名市民握手後,順勢把手伸到該名男子面前,對方不單沒有善意回應,並斷然揮手拒絕握 手,口中更喃喃自語,令董在公眾鏡頭前大出洋相,表現尷尬,唯有與一名剛與他握過手的市民再次握手,然後轉身背向圍觀者,迴避拒絕握手的那名男子。

可惜董特首當時還未有機會看到卡梅倫前述隨機應變的一幕,未有機會「偷師」。

卡梅倫當然不是第一個想跟別人握手卻慘食「檸檬」的英國政圈中人,他的保守黨內前輩、末代港督彭定康,當年也有類似經歷。

周南的禮佛

那時是1993年,香港仍未回歸祖國,中英雙方因為末代港督彭定康要在香港推動政改方案而鬧得勢成水火,中方官員也索性與之割蓆。有一次在大嶼山大佛開光 的重大佛教盛事中,當時中國駐港最高級別官員周南與彭定康不期而遇。這名末代港督亦大方伸手,欲與對方握手。雖然當時雙方正處於冷戰狀態,但礙於對方的身 分,過分拒人於千里之外,將會對中方形象有不良影響,你猜猜周南最終如何反應?

結果,周南沒有握手,反而雙手合十,作了一個佛教禮儀手勢回應,令彭定康也被迫縮手,以相同的手勢回禮。

拍攝握手照竅門:手要握在上方

在我書櫃內有一隻DVD叫《Secrets of Body Language》,當中有相當篇幅,分析政治人物一舉手一投足如何反映其心理狀况以及傳達政治信息,其中一個小章節就是分析握手之學問。

它說當世界各地政治領袖都聚首一堂時,他們都知道有一個互相比併、demonstrate power and dominance的時刻,那就是拍攝握手照時。老練的政治領袖,都懂得如何透過在電視鏡頭前與別些政要握手來顯示自己的強勢,穩佔上風,竅門就是當面對 鏡頭正要握手時,站在鏡頭前左方,好讓自己握手時,「手握在上方」(getting the upper hand)(或即外面了)。

換句話說,這些領袖會希望自己出現在照片的左邊,否則,你就會發現自己要掌心向上,那將會是一個十分弱勢的位置。

DVD中輯錄了好些政要握手的畫面,其中一個是2006年由俄羅斯總統普京作東道主的峰會。當時普京站在會場門口等候和歡迎別國領袖,旁述解說,那時普京策略地把自己置於一個位置,那就是好讓別國領袖下車走過來和他握手時,他會出現於照片的左邊,佔據上風位。

貝理雅和小布殊智鬥普京

首先,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便是如此「中招」。

接着,輪到英國首相貝理雅。大不列顛畢竟在外交上是老行尊,又豈會如此輕易就範。貝理雅握手時,除了如常伸出右手和普京的右手握手之外,還巧妙地再伸出左 手,握着普京的右手手肘,這樣,自己的手臂便反而在上方(或即外面)了,以此拆招,並展現自己的power and dominance。

當小布殊下車走過來時,也旋即警覺「有伏」,自己將被迫步進下風位握手。當握完手要步入會場時,小布殊賣弄另一種little trick反擊,那就是當雙方轉身時,他在普京後背輕輕拍了幾下,但好個普京當然也不是易予之輩,不會輕易就範,反過來輕輕拍了小布殊的後背幾下,把他往 前送。

為何如此?因為在身體語言學來說,不單「手握在上方」是展現權力、強勢、上風的一種方法,「輕拍對方後背」也是另一種方法。

輕拍對方後背的身體語言含義

其實,這也不是小布殊的唯一一趟,DVD還輯錄了他另一個握手的畫面,那是2003年小布殊伉儷到英國唐寧街首相府探訪貝理雅夫婦。當時貝理雅夫婦作為主 人,也是揀了站在鏡頭前的左方,當然那裏是英國,貝理雅自然要展示一下主人家風範,being in charge and the boss。但好個小布殊,不單選擇了握手之後最後進門,還以手輕拍對方背後幾下,幫對方進門,以此展示自己才是being in charge and the boss,貝理雅只是個乖孩子。

反客為主很沒禮貌?請記住,這就是美國。

DVD中也收錄了一段,當年美國作「和事佬」,由總統克林頓撮合以色列領袖巴拉克(Ehud Barak)和巴勒斯坦領袖阿拉法(Yasser Arafat)兩人和談的片段。兩人在記者跟前面露微笑,但這種和諧背後卻暗藏一場角力,那是一場爭取展現power and dominance的角力。進入會場時,兩人千方百計墮後,設法輕拍對方背後,企圖以此把對方送入門內。因為,這是意味自己在控制局面,I will show you the way,由我送你進門。

巴拉克先伸手企圖送阿拉法進門,後者反過來抓前者手臂,企圖反客為主,送對方進門,巴拉克成功避開,阿拉法搖動手指示意不可以如此,之後巴拉克再像摔跤一 樣,把握一個機會繞到對方背後,以手拍對方背後並往門裏送,阿拉法再轉一個身滑開,最後,巴拉克索性直接抓實對方手臂,把他夾硬往門裏送。結果,這變成了 一場誇張的推撞。

其實,那不單是角力,簡直可以用一場格鬥來形容,只有看到有關錄像片段才知道有多突兀和滑稽。但這也難怪,在這兩個世仇國家的談判中,誰都不想在對方(以及電視機前的國民)面前,示人以弱。

大家或許終於明白,當卡梅倫遭拒絕握手後,把手改變方向改為輕拍對方後背,除了是隨機應變之外,其實也是一種含蓄的反擊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