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7 January 2015

一人的武林,一代的宗師。


最近有幸看到一部電影,名叫「一個人的武林」。久違了的感覺,一個純武術出發的故事,最沉悶的台詞帶出最深奧的道理。那咒語一樣對白道出千錘百煉的練武之 道。「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擒是死的,拿是活的,先拳後腿次擒拿,擒拿有成,方進兵器,兵器乃手足之延伸,所謂人器合一,心與意合,意與氣合, 氣與力合內陰,外陽,內外貫為一氣,一形不順,難練它形!」簡單一點來說是「平衡」,是「漸進」,是外內合一。九陰真經有云「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是 故虛勝實,不足勝有余。」就是內外平衡有餘不足的道理。

亢龍有悔的宗義,其精要不在「亢」而在「悔」,因此有發必有收,打出去的力量有十分,留下來的必須要有二十分。在另一部電影「一代宗師」,宮寶森問馬三的 一幕,「老猿掛印,回首望月」關隘不在掛印,而在回頭。剛猛的招式打出去容易,收回來困難,傷害別人的行為容易,之後補救困難。一意孤行的走下去,有時並 非真正的前進着。「心地清醒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苗人鳳和胡一刀比武,互相交流武功招式,就像宮二小姐和葉問在金樓比武,鬥至中段,一時興起,彼此詠春及六十四手交換來使⋯⋯ 而馬三以老猿掛印打死師父,之後火車站決戰亦終於死在宮二的同一招下。天道循環,報應不爽,苗人鳳與胡家父子兩場決鬥,這招「提撩劍白鶴舒翅」最終不也是 同一命運?

「一個人的武林」裏封于修和夏候武對武術的追求是兩個極端。金庸小說中對武功追求完美的有周百通和虛構的獨孤求敗,不過他們都不是要「既分高下,也決生 死」的狂徒。有時候心態決定命運,懂得放下比刻意執着,殺傷力更大。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夠在必勝的同時,象石破天一樣,使出那招「旁敲側擊」?可見做人之道 和武學比試一樣,須以退為進,得饒人處且饒人。

金庸的武功重內力而輕招數,追求個人的自身修養,鄙視恃強凌弱的人士,是一種由內反外的境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